孩子上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心理咨询师给你支招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属于那种典型的不合群类型的,我跟媳妇想了很多方法去解决,可是发现效果不佳,直到今年上中班了才好转了一些,因此今天小度才敢发表本文分享一下经验。

上幼儿园可是宝宝的人生大事一桩,这预示着宝宝开始走出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了。爸爸妈妈们满心欢喜,觉得宝贝开启了人生新旅程。却发现,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宝宝小番茄的情况就是这样。番茄妈妈说:小番茄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姑娘,还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可到了幼儿园之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闷闷的,不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闷闷地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们的会员宝宝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许多孩子哪怕在家中是个小“人来疯”,到了幼儿园里,也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合群”情况。毕竟,宝宝在家中只需要面对几个十分熟悉的家人,以及最多两三位陌生的成年客人。而在幼儿园,他要面对的可是二三十名和他一样大的小宝宝呀!这才是他真正需要“社交能力”的时刻。

然而,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作为生活中诸多重要能力的一种,也是需要家长来“教”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宝贝就可能不想社交、不会社交,从近处说,很容易被集体讨厌、忽视、甚至欺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也有可能因为“人缘不好”而丧失机会,对宝贝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

相信,如果你家的小宝宝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一定已经开始着急了——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宝宝在幼儿园的境况,让宝宝交到朋友呢?

别着急,育儿老师来给你支招啦!在幼儿园为宝宝找到“种子朋友”,你只需要做这几步——

第一步:观察宝宝的同学

在晚上接孩子时,故意多让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密切注意一个或几个看起来容易接近,宝宝又不反感的小朋友。

第二步:了解宝宝的想法

在回家路上,和宝贝轻松地聊一聊那几个小朋友,如“你的班上有没有一个梳小辫的小女孩呀?她叫什么名字呀?”如果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感足够好,此时应该聊得很开心。

在这时,你就需要体察宝宝的需求,看看他究竟是不想社交,还是想社交,不知道方法。如果是后者,家长则可以告诉宝贝如何说、如何做(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更好);如果是前者,则需要逐步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社交。

第三步:解锁社交新方法

如果孩子愿意社交,但不知道方法,家长可以根据情况每天告诉宝贝一个社交的小妙招,如:打招呼、教宝宝一个小游戏、请求一起玩等,慢慢打开孩子的社交圈子。(每天解锁一个新技能有木有!好激动啊有木有!)

第四步:制造社交的环境

家长们还可以组成“亲子游小组”,让宝贝们在有妈妈的情况下自由玩耍,这样宝贝就可以卸下防备,尽情地去和其他宝贝一起玩耍了。等宝贝和其他孩子玩熟了,这些小朋友就成了宝贝在幼儿园的“种子朋友”了。

第五步:及时与老师沟通

宝贝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归根结底是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差异较大造成的。因此,家长需要多和老师沟通宝贝的情况,并尽量营造“家校一致”的规则和环境,这样也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

不过“父母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交朋友这件事父母或许还能帮一帮忙,但维持友谊,可就要看宝宝自己的“功力”了。虽说幼儿园的“友谊”就像风一样,今天因为一块蛋糕而宣称“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明天就因为一个玩具而公布“我和你绝交”……但时间长了,哪些小朋友人缘好,哪些小朋友“不受待见”,每个孩子都心里有数——既然我们无法强迫其他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那我们只有让宝宝自己先具备一些品质,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欢迎。

合群、体谅、责任感、同情心等等,对于人类这种社会动物来说,既是品格,也是能力。而幼儿社会交往的基本品格与能力的培养,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如果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幼儿发生自私、孤僻、任性、缺少同情心等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则会导致缺乏朋友、缺乏社会认同,失去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更多儿童心理咨询文章请关注:北京儿童心理咨询

首先先说说孩子上幼儿园不合群的症状,不合群可不能随便定义的,比方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可能是个小朋友里有一大半,那可不一定是不合群,我的孩子上幼儿园的表现是这样的,是在家的时候话很多,也很喜欢与人交流,可到了幼儿园,每天都哭,想妈妈,不与小朋友和老师说话,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己玩。这种症状才是典型的不合群,后来幼儿园老师找我们家长谈话,担心孩子有抑郁症或孤僻症,要让我们带着去医院看看,可我们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现,不像是得病啊,因此我们给孩子的定义,那是典型的上幼儿园不合群。

关于解决孩子不合群问题的方案,我们这一年研究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毕竟这是在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啊!记得有部电影里说过,改变人的什么东西最难呢?不是相貌,也不是财富,是人的思想!

现在总结一下,首先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首先要从父母自己做起,像我们两口子在外很合群,但因为工作压力大,每到周末就喜欢过家庭三人生活,像我甚至希望休假的时候去深山隐居,可就是这个原因,其实塑造在孩子思想里的印象就是我们全家人都不合群,甚至认为这才是正常的,这个现象,我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人为孤僻症”,我想,这个问题在城市里很普遍,而且是节奏越强的城市越普遍,相信有很多家长也跟我们一样,但我要说,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这样,要正常一下,越是假期,就越要主动参加群体生活,具体怎么做,我想大家都知道,不是本文的重点,小度希望的是挖掘事情的根源。

再一点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找出孩子不喜欢跟小朋友玩的自身原因,有些时候孩子身体的原因也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问题,比方说我的孩子小时候不会爬,因此学走路也慢也晚,走路很明显的特征是不会甩手,不会甩手走路就会晃来晃去,更不用说跑步了,那么我们来看,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无非就是跑步、爬行、跳跃型的游戏,孩子不行啊,那她就会躲在后面,跟小朋友的互动也越来越少了,起初我们没太在意,后来我参加幼儿园小班运动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教孩子走路和奔跑。

最后,我再分享一个发现,我发现能够出门主动搭讪的小朋友都不会存在上幼儿园不合群的现象,虽然我孩子也跟小朋友说话,但她往往是被动的,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区别,可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内向,父母是有一定责任的,至少我们要努力的去尝试。

最近,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错,性格也开朗了不少,幼儿园老师也不找我们了,真的为孩子开心。

更多儿童心理咨询文章请关注:北京儿童心理咨询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祝你生活愉快~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晓晖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