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允许来访者在自己的痛苦中吗

来访者因为生活的痛苦而前来求助。那么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就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解脱自己的痛苦。

于是,我看到一些咨询师,对别人所谓的问题,明察秋毫,剖析得入木三分。其咄咄逼人之势,意在直指病根所在,非得马上迅速医治改变不可。感觉告诉我,这样咨询,是不允许来访者呆在自己的痛苦中的。

为何要急于改变别人的痛苦?表面上是为让对方脱离痛苦,而实际上,是咨询师自己对于痛苦的恐惧与害怕。咨询师一旦陷入到对痛苦的恐惧之中,而又被无意识地奴役着的时候,他最直接的期待就是要急于逃离痛苦。

真正能够帮到来访者的,不是恐惧地带来访者逃离痛苦。佛语说:“苦海无边”。无边,能逃往哪里呢?不如暂时安住在痛苦里,然后才能发现生命的本质。贝瑟(Beisser,1970)提出的改变的悖论认为:要想改变,需要放弃试图改变的愿望。这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实际情况常常是这样的。

痛苦本身没有好坏,它是一个信使。它的到来,是为了表达一些信息的。作为咨询师首要职责不是带着来访者急于逃离痛苦本身,而是引领来访者打开信使所带来的信息。比如说一位患有强迫症的来访者,非常痛苦于自己的一些非理性念头。每当他站在楼台或窗户旁边,他就会产生想要跳下去的念头。根除这些念头及其产生,是此位来访者努力做的事情,也是寻求咨询帮助的直接动机。然而,咨询师如果担心此来访者跳楼念头的危害,而急于消除那些念头,就会陷入到来访者一样的焦虑与恐惧当中。而心理咨询所要做的,是让来访者进入到自己的体验当中,即每当跳楼念头产生时,他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然后发现,他每当面临压力而倍感无助无奈的时候,他的大脑里会闪现出跳楼的念头。有时是轻微的压力。但,对于一颗疲惫的心来说,“一死了之”、“一了百了”的渴望,可能会无意识地在他心头涌动。这就是他的强迫症的病源。如果不能了解根源,我们要急于改变来访者什么呢?

有时候,作为专业工作者,咨询师是能够比来访者更能看清其问题实质及根源。但是尽管如此,也不必急于去改变来访者,而要寻找适当的时间和机缘。换句话说,叫做“因才施教”“因时施教”。当来访者倘处在自己痛苦的情绪之中,咨询师却急于想要改变引起来访者痛苦的非理性观点,来访者肯定不能接受。这是“时机不到”。而当来访者尚没有感悟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如同对“三季人” 说一年有四季(相传,孔子一位学生同一只蚱蜢变成的人争论一年有几季,孔子判说弟子输,说一年有三季,因为蚱蜢到秋天就死了,哪里能知道有冬季)。咨询师强硬地说给来访听,是“时机不到。”一些咨询师常常给来访者带来极大的羞耻感,就是只看到了所需要的改变,而没有注重改变的“火候”。

把心理咨询工作当作科学,显然是有其局限的。而把它当作科学和艺术,方为恰当。因为咨询师的工作,真的是很有讲究,太有讲究了。好的咨询过程,即是治疗,又是享受,能让来访者痛并快乐着。



推荐咨询师

布菲

晓晖

雷榕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