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如何带来改变?

文/杨文圣

×××

当事人来寻求心理咨询,一个初始动机就是他们遇到苦恼,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希望咨询师能提供新的视角来帮助他们看清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之道。作为咨询师,我们有义务回应当事人这一需要。在咨询中,咨询师运用多种咨询策略,去帮助、刺激当事人检视自己的思维、判断、情感和行为,进而更新个人的认识。

当事人的思维、判断、情感和行为常带有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局限性令其沉陷在困扰中。我们的目标是使当事人构建建设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让其以一种更为自主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及其问题。在新的视角下,当事人重燃希望,发现了自己改变的可能性。

启示贵在“新”,但“新”是相对“旧”而言的。为了保证是“新”,咨询师常需要去了解“旧”是什么。也就是说,咨询师需要去了解、倾听当事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理解:他们自己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他们自己做了哪些分析?他们对自己做了哪些劝慰?他们的亲友对事情做了哪些分析?他们的亲友对他们做了哪些劝慰?然后,咨询师再去另辟蹊径。否则,咨询师努力思考,奉献观点,但是奉献出来的观点和当事人或者他们亲友的观点大同小异。这些观点过去没有发挥作用,现在也不会发生作用。它们对当事人没有启示意义。

咨询师透过新的视角,发现当事人的思维漏洞,纠正当事人认知的偏差,发现解决问题的希望。这要求咨询师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锚定当事人持有一个或两个对生活具有破坏性的核心观念或情感,然后多角度攻打它们,摧毁它们,代之以对生活具有建设性的观念、情感。

这些破坏性观念、情感有 “我没有价值”, “我很贱”,“我们没有未来”,“我很自责”,“他们很坏”等,与之相应的建设性思想情感有“我有自己的价值”,“我有自己的尊严”,“我还有机会”,“我不必苛责自己“,“我误会他们了”等。一旦当事人破坏性观念松动乃至瓦解,建设性观念生长壮大,站稳脚跟,当事人的心理困扰即缓解,乃至解除。

这些破坏性的核心观念或情感的发现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当事人具有很强的内省力,他们会直告咨询师自己心中的破坏性核心观念或情感,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克服它们。他们知道一旦咨询师帮助自己克服了它们,自己的烦恼也就解除了。这时,咨询师只要接受当事人的思考即可。

有时当事人会有意无意地掩藏或者不能觉知自己心中的破坏性观念或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开动机器把它们挖掘出来,并总结提炼出一种精炼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多么睿智,我们都可能挖掘错误,都可能判断错误。

怎么办?我们需要当事人充当向导,充当裁决人。我们需要请他们检验核对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他们的明确认可!我们不可以默认他们同意我们的观点!任何试图跨过当事人认可的行为都是一种想当然,都是一种对咨询师话语权的滥用,都是一种致命自负,都可能遭遇碰壁甚至是彻底的、完全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常涉及下列技术:

//

挑战

//

Harold Hackney和Sherry Cormier(2005)指出,挑战是一种回应,邀请当事人直面他们所逃避的事实,包括他们深藏内心的思想、情感、欲望和动机等。逃避常通过当事人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出来。挑战向当事人揭示这些矛盾,促使当事人直面它们,这使得一些长期积压于当事人心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和动机暴露在阳光之下。而一旦它们暴露在阳光之下,它们的威力即减小,当事人即可着手消化、处理它们。很多当事人就此开启了改变的旅程。

在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当事人呈现以下矛盾:

语言表达的前后不一致

例如,一名女研究生,自述曾有一份感情,后面两人友好分开。现在小伙子也找到了新的女朋友,而自己尚在单身。但是,女生在诉说整个事情的时候,女生依然称小伙子为“男朋友”而不是“前男友”或“前任”。

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的不一致

例如,一名男研究生,自述一切进展顺利,和导师、同学关系都很好,实验室研究很顺利,自己还找到了一个国际知名公司的实习。可是,男生在讲述时,神情严肃,目光低垂,语气低沉,没有体现出任何的兴奋。

口头报告与客观事实的不一致

例如,一名大学男生,自称语言表达能力差,讲话乏味。可是在于咨询师交谈中,男生表达非常清晰,甚至带有一些幽默的味道。

两种对立情感的不一致

例如,一名女生对曾经给自己带来深深伤害的父母,既充满怨恨,又有深深的怜悯。

言语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例如,有的同学,口头上说要好好学习,但是把时间都用在打游戏上了。

对人和对己标准的不一致

例如,有的同学对他人苛刻粗暴,但是期望别人对自己包容温和。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当事人身上的不一致亦具有积极的意义。Elizabeth Reynolds Welfelt 和Lewis Patterson(2005)指出,当事人的防御可能是长期陪伴他们的朋友,这些防御长期以来帮助当事人承受压力和生活的痛苦(Clark,1991)。它们如铠甲,保护他们的尊严,伴随他们走过生命的冬季。但是,那铠甲也拖延了问题的解决,沉迷于自我欺骗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最终使得他们平添痛苦。

挑战使得当事人卸去铠甲,这常让当事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羞辱。如果说探索致力的是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荒诞思想与情感的合理性,那么挑战就是帮助他们发现合理中的荒诞。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他们原有的看待自己、问题和人生的习惯方式。面对可能的改变,他们常感到惶恐,因为他们太长的时间生活在这些观念里,他们需要这些观点来架构自己的生活,哪怕那种生活饱含痛苦。

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新的观点。他们需要积攒勇气。这个时候,对咨询师的信任便成为他们的力量支撑。也就是说,鉴于咨询师在咨询中的表现,当事人已经认为咨询师是“为他们好的”,是包容的、称职的、可信赖的。他们因为信任,所以去承受、去采信、去担当。

缘此,挑战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以下原则:

1友好包容

我们要明白,我们所有人都存在不一致和非理性,因此我们并不“优于”当事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共情,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做出改变是多么困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任何人都是容易看出别人的矛盾,而难以看出自己的不一致。我们指出当事人的不足,只是为了当事人改变,而不是炫耀自己的高明。

2小心试探

在挑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考虑当事人是否能承受我们的挑战。有时当事人是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如果我们感觉他们不会接受我们的挑战,我们就不要去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有保持内心执著的权利。强行挑战会给当事人带来新的伤害。有时候,仅仅聆听他或她的故事就足够了。如果硬要推动他们发生变化,反而会阻碍他的发展。生活中总会有不能解决的矛盾,我们需要接受它们的存在,并学会与之共舞。

3具体明确

Sue Culley和Tim Bond(2004)指出,内容含糊不清的挑战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它不能清楚地表达出,可以从当事人想法、感觉、行为中的哪一方面去进一步探索。因此,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具体明确地阐述我们所注意到的事情和以及我们的看法。

4鼓励自我挑战

虽然当事人大声表达某种荒诞的思想或情感,但是他们的内心永远有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反对自己。他们的大声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只不过是在说服自己接受那些说出来的思想或情感,打压内心那个反对的声音。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鼓励当事人自我挑战,即问当事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相反的思想,相反的情感,并请当事人提供证据,为它们作证。例如,有的同学说自己很恨一个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对对方还有哪些爱,对对方还有哪些幻想。这样,当事人可以更加直面内心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

即时性

//

即时性(immediacy)就是咨询师向当事人即时反馈自己对于咨询互动的感受,然后与其讨论这些感受。这种讨论,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在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他人关于自己人际交流风格的直接反馈,促使他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情感,纠正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

很多当事人咨询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出现了问题,并为此烦恼。Patterson(1974)强调,即时性很重要,因为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再现了他们在其他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例如,如果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表现强势,那么他们在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可能也很强势;如果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表现退缩怯懦,那么他们在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可能也退缩怯懦。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认识、理解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表现,当事人可能会理解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改善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即时性也直接展示了咨询师的真诚与勇敢,为当事人树立了榜样。在咨询陷入困顿的时分,一些当事人虽然对咨询心怀不满,但是出于对于咨询师的尊重、畏惧或不信任等原因,没有表达。他们没有表达,咨询师就没有得到反馈,于是咨询继续沉沦在无效的讨论里。咨询师运用即时性技术直接袒露自己对咨询谈话的观感,这常推动当事人直接袒露自己对咨询谈话的观感。双方的信任与理解,由此加深。

咨询师在什么时候用即时性呢?Sue Culley 和Tim Bond(2004)指出,当咨询发生以下情况的时候,即可考虑使用即时性技术:

当事人对咨询师发生信任危机时。

此时,当事人或认为咨询师不值得信任,或害怕与咨询师建立信任、亲密的关系。

当当事人兜圈子的时候。

此时,当事人谈话东拉西扯、原地踏地,咨询师感到迷糊、困顿。

当咨询出现边界问题的时候。

此时,当事人想把咨访关系发展成一段友谊关系、亲情关系甚至恋情关系。当咨询时发现发生这种情况的苗头时,咨询师就需要和当事人直面这些问题,重申双方关系的边界及其意义。

当咨询陷入“僵局”的时候。

此时,咨询师和当事人都感觉无助,看不到任何前行的希望。

Sue Culley 和Tim Bond(2004)进一步指出,咨询师在运用即时性技术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下方针:

1果断

咨询师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2开放

咨询师并不是只向当事人指出他们无益于咨询的行为。如果咨询师和当事人逐渐形成了一下关系模式——比如说,躲避模式、故意捣乱模式、只寻求舒适而不愿面对痛苦的模式,那么咨询师要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也就是说,咨询师要去反思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并就此和当事人展开讨论。

3明确

咨询师要向当事人明确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咨询互动的看法,阐述自己认为当前发生了什么事情、观察到当事人正在做什么,以及咨询师自己又在做什么。

//

解释

//

解释是指引入新的参照框架来审视当事人自觉怪诞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使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新的认识。Frank 和 Frank(1990)指出,解释是一种有价值的咨询干预,因为它能够加强当事人的安全感和控制力。解释为当事人感到困惑的和无法抵抗的复杂体验提供了一个名字。很多时候,当当事人接受、认同这个名字,他们即感觉豁然开朗,烦恼亦烟消云散。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降妖做的首要工作经常就是确定妖精是什么动物变的。一旦弄清妖怪是什么变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请相关的神仙即可。咨询亦如是。

古人遇事喜欢占卦,而解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帮助当事人从自己或他人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荒诞中发现它们的合理性。荒诞让当事人感到困惑、愤怒、羞耻和自责,而合理让他们释然,让他们感受到信心与希望。一个问题,总可以进行很多解读,但绝不可以增加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在此基础上,咨询师尽可做或科学的、或深刻的、或玄妙的解释,但有时一句乡村俚语却也价值连城。所有这些均无足轻重,解释的精妙永远在于让当事人释怀。

在此基础上,解释可朴素,也可荒诞。

//

身体动作

//

虽然心理咨询主要是言语交流,但是非言语的交流在其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当事人和咨询师在咨询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太极。在其中,当事人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的丝微改变都会对咨询师产生影响,而咨询师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的丝微改变亦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同时,当事人自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太极,他们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在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的变化。

咨询师对于非言语交流的运用,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观察当事人的身体动作,模仿他们的身体动作,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然后与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解读、发挥。

其二,进行行为实验,请当事人变化身体姿势,询问当事人随之产生的心理感受,然后与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解读、发挥。

×××

理论上说,策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每个当事人的情况不同,对某个策略的接受度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咨询师一定要心怀谦卑,小心前进,随机应变。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哪怕最小的改变,而不是发现某个哲学真理,更不是去征服当事人。如果这一过程变成了一场与当事人的哲学争辩、对当事人的思想批评或者行为指责,那么它就变成了咨询的阻碍。

(摘自《两仪心理疗法》)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