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易怒 / 疏离怎么办?情感伤痕影响亲密关系?4 个疗愈步骤

"我的父母才需要看心理医生!”——这个念头你是否也曾有过?

在你自己家中,比起父母,你总是隐隐感觉你才是那个成熟,成为"大人”的人?

......

或许你的父母易怒、情绪不稳、疏离,或从未给过你情感支持,而你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试图消化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伤痛……如果你对这些感受似曾相识,请知道: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




看看这些和父母相处时的感受,是否常常触动着你?


1️⃣ 每次交流后的精疲力竭

和父母通电话或见面后,你总感到能量耗尽、思绪混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平静。


2️⃣ 那根看不见的情感刺

无论是公开的冲突(怒吼、情感虐待)还是隐蔽的伤害(忽视、回避),这种关系始终让你隐隐作痛。


3️⃣ 永远感觉在"和不讲理的人讲道理"

你试图用逻辑沟通,却总陷入无解的循环,像在对墙说话。


4️⃣ 你的感受像落入虚空

从小到大,你的情绪总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完全忽略,甚至你的真实情绪常常成为被取笑、被评价的对象……


5️⃣ "他们真的说了那种话吗?"

父母的言论常常让你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过于敏感。


6️⃣ 存在很多不一致的记忆

当你提起某些事件时,父母会坚持"根本没发生过",让你开始质疑自己的记忆。


7️⃣ 在接触时,总感觉在"如履薄冰"

你要么时刻警惕避免触怒父母,要么暗自怀疑:"他们到底在乎我的感受吗?"。




高冲突的父母,会给我们留下来什么?


高冲突的父母们可能以两种面貌出现:

一种是激烈型(常常像不定时炸弹,易怒、指责、情绪爆发);

一种是疏离型(像情感黑洞,通过沉默、回避来保持距离)


无论表现如何,两种内核是一致的: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与情绪,常常不自觉地牺牲你的情感需要。


更复杂的是,许多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家庭体系"洗脑",认为这些行为"很正常",甚至会在想要指出问题时感到来自内在的内疚感,觉得”去批判父母就是背叛了自己的父母”。



然而,这真的是这样吗?


从小到大与高冲突的父母日积月累的互动,会形成关系创伤 —— 一种由长期不良关系造成的心理伤痕。


它可能在你成年后显现在:

自我价值感缺失:无论旁人怎么对待自己,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被爱;

怀疑自己的直觉:因为感受长期不被确认,逐渐失去信任自己的能力;

孤独感与完美主义:常常感觉陷入“没有人在乎我”、“我永远都是一个人”的无力和孤独感,并且依赖通过追求完美、追求某种价值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重复的情感模式: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被与父母有相似特质的人吸引,也常常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期待的关系模式,却无力改变……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长期处于压力的情境中会发生相应的生理性改变——所以,早期与高冲突类型的父母们的相处经历,比起留下的"心理疤痕”,更是留下了真实的“生理印记”。




如何打破循环: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就能开始疗愈


其实去看见这些模式,就是你打破循环的开始,重建自我的过程并不复杂,4个步骤就足矣:


1️⃣ 从确认感受开始

"那确实伤害了我!”去承认这一点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这与别人的评价体系无关,而你的感受本身就是有效的。


2️⃣ 学习设立边界

如果你需要与父母经常联系,你可以尝试用一些防止来制定明确的边界,比如把通话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或在感到被攻击时说:"我需要暂停一下,我们改天再聊。"


3️⃣ 重新养育自己

做你内心小孩一直渴望的那个"父母":在自己难过时说"我明白",在成功时真心为自己骄傲。


4️⃣ 寻求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能给你提供安全的空间,帮你理清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支持你的情绪表达,学习新的应对方式,也体验一种新的关系感受。



然而除了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团体也能提供独特的帮助:团体成员像多面镜子,帮你看到自己忽视的盲点和优势;在团体中听到类似经历,能极大减轻我们对于自己的羞耻感和孤独感;在团体中,你可以练习表达需求、设立边界,然后在真实关系中实践;同时,看着其他成员进步,你会对自己也充满希望。


专业的心理团体会在受过训练的领导者的引导下,确保环境安全、保密,让每个成员都能在接纳中获得成长。



成长于高冲突家庭的你或许过早学会了察言观色,却迟迟没有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这些伤痕,不是为了责怪父母,而是为了理解自己为何成为现在的模样。



当你能够辨识过去的模式,你就开始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不再让过去的伤痛定义你的价值,选择建立真正健康的关系,选择成为一个与自己和解的人。


选择自我疗愈不是对家庭的背叛,而是你对自己最深的忠诚,每一个主动为自己做出的改变,都是送给内心那个小孩的最好礼物。

​原文标题:那些未被察觉的情感伤痕,如何影响今天的你?

本文作者:磊淼

本文编辑:木马

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北京EAP咨询



推荐咨询师

布菲

磊淼

朱悦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