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师:没有所谓的起跑线,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养育孩子可能会受到大环境和特定区域文化的影响,甚至养育孩子已经成为一项竞技运动。但科学描述的儿童发展需求仍然相对稳定:安全、稳定的支持和爱。
01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自己的个性“底色”

美国心理学家Chess和Thomas根据婴儿9方面的活动表现,划分了3种婴儿气质类型:
1.活动水平:有的婴儿精力旺盛,有的婴儿安静
2.注意力的分散度:有的婴儿注意力易转移,哭闹时易安抚
3. 生物节律性:在饮食、睡眠等基础生理需求上是否有规律
4.专注度:玩一个玩具是三种热度或坚持很久,被打断后是否会继续之前的活动
5.环境的适应性:去不同地方时婴儿的反应
6.主动接近或退缩:孩子对陌生事物和人的反应是倾向主动探索,或愿意待在父母身边
7.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的强度:有的孩子不舒服时情绪和动作上会有很强烈的表达
8.反应阀限: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孩子就会有所反应,或是足够大声婴儿才会有所反应
9.心境:婴儿是开心多些、紧张多些、还是不开心多些
  • 容易型气质的孩子:日常生活比较有规律,情绪上倾向开心,行为上活泼好动和主动,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他们通常会积极的回应养育者的关注和爱,易安抚,抚养起来相对容易。
  • 困难型气质的孩子:生活节律性相对不可预测,情绪易不稳定且不易被安抚,对新事物表现的退缩、紧张、恐惧,容易分心,比较耗费养育者的体力和精力。
  • 迟缓型气质的孩子:平时较为安静,不太会表现得易兴奋和活跃,对外界刺激的回应不强,因而父母很容易注意不到他们的不舒服或不愉快。不太容易适应新环境,感到安全和熟悉后逐渐在新环境下开始探索。
孩子的气质类型是基因带来的,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哪种孩子更容易成功。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养育者在养育和教养方式上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底色”:
  • 对于容易性这种省心的孩子,养育者在感到轻松时也要给与足够的关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的。这有助于孩子内化养育者作为客体的爱,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我有足够的力量面对关系的挑战和外界的纷扰,这份力量源于我知道,假如我失败了或我累了,爸妈(养育者)一直都在张开双手欢迎我回家。
  • 对于困难型这种需要父母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的孩子,养育难度相对会比较高,养育者可能对孩子有挺多的不满,同时养育者可能也会内疚、自责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养育者一方面需要承认自己的孩子确实难养些,接纳孩子确实有些很难或相对较慢的通过主观努力表现得像其他孩子,而不是过多指责孩子和自己。
  • 对于迟缓型孩子,养育者在发现孩子倾向退缩时不要很快做类似“助推”的反应,这会否定孩子体验到的紧张、害怕、不安等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功能的失衡。这个时候家长养育者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先进入陌生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面感到熟悉些,逐渐地孩子就会自主的开始探索。
其实,不止个性有底色,智商也如此。基因虽然决定了一个人最巅峰时刻的高度,但往往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潜力的探索和发挥还不到10%。后天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再尊重孩子的天性部分,孩子终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02
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

来到近些年,有种人类发展理论叫差别易感性假说(Biological Sensitivity to Context and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heory)。里面提出,有些孩子像蒲公英,有些像兰花。
“蒲公英”孩子适应性强,说不好听些就是能“放养”、比较“贱”,对环境要求不高,好养活。他们对养育条件并不敏感,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还算能稳定的生活和做事,不会出大问题,但少有惊人的成就。
“兰花”孩子,相对来说比较金贵,说不好听些就是“矫情”。他们更适合在特定的环境中正常发展,对养育环境有苛刻的要求,就像种植兰花时一定要在固定的湿度、温度和光照环境,否则就“死”给你看。在不适宜的环境里,他们无法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比如消极心境、甚至恶劣行为,但一旦得到适宜的环境,“兰花”绽放的花朵足以让“蒲公英”黯淡。
假设提出者Belsky 认为,无法强迫一个“兰花型”孩子展现出韧性,因为可塑性和韧性本来相悖,放大环境的影响是兰花型孩子的天性,所以学着给予和帮助他们寻找适宜的环境。
总的来说,“兰花型“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弹性,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韧性不足。“蒲公英型”孩子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和韧性更强,但弹性和可塑性不足。
03
足够好的养育者

没有完美的爸妈、完美的孩子,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也没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养育过程一直都很不容易,如何管理、引导或控制孩子的冲动,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如何温柔而坚定的维护家庭的核心规则,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孩子抉择和离开......做父母的是第一次,做孩子的也是第一次,在互相给与爱的同时,也给自己做的不够好的部分一些同情。
中国式家长爱的表达比较含蓄,之所以含蓄更多是因为大多数都以付出实践的形式表达。可实际上,养育者给的未必是孩子需要和想要的,在行动前言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爱和被爱方的需求。很多时候爱和被爱方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而非行为上的,养育者的倾听、非言语的支持已足够。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带着ta自己的气质、性格和目标来到这个世界的。虽然父母可能想让孩子走上一条特定的道路,但父母的工作是提供一个与世界连结的接口,最终帮助孩子准备好独立并有能力追求自己选择的任何道路。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擅长处理--婚姻情感、亲子教育、家庭关系、情绪压力、个人成长、孩子厌学、职场人际、抑郁、焦虑、强迫、两性等方面心理问题。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如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些困惑,可以联系我们聊聊~



推荐咨询师

朱悦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