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柏:我没有见过幸福的人

【点击上方蓝字▲慧心荣德心理▲ 订阅】

文/若杉

题图/岛语1984

【活在悬崖边上的蒋友柏】

闲来,看了一期《我的时代和我》,这是一档名人记录片,用几个月的时间去跟拍一个名人,呈现他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这一期的嘉宾,是蒋友柏。

蒋友柏是谁?单单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他的曾爷爷蒋介石,大概是无人不晓了。

是的,蒋友柏就是蒋家的第四代,曾爷爷是蒋介石,爷爷是蒋经国。小时候出行有保镖护驾,理想是当总统。这个在别人听来,仿佛痴人说梦的理想,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医生的孩子想当医生,律师的孩子想当律师,这是一个孩子最早看到的生命状态,会去自然而然地选择,而我的家人,都是领导人,所以,我也想当总统。”蒋友柏说。

不仅如此,上天还给了他另一张好牌,身高1米85,外貌俊朗,是台湾很少的同时出现在娱乐版和政治版的名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纪录片的开篇便抛出了一句:“我看过为人民服务的状态,看过伤心的状态,但从来没有看过幸福的状态……”

这一句,道破悲情,道出绝望。

上天有时候公平的令人咋舌,他给你一副好牌的同时,也一定会辅以几张烂牌,让你在权衡之中,过出人生。

对蒋友柏来说,也不例外,只是这副牌的好坏太过分明,让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住,又怎么出牌。

12岁之前,上天给了他最显赫的身世,和帅气的外表。姓蒋,让他仿佛手中握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

12岁,上天收走了一切,爷爷蒋经国去世,父亲遵循爷爷“蒋家人不得再从政”的遗训,全家人移民加拿大。在那里,语言不通,又不习惯与“凡人”为伍,他几乎一个人渡过所有时光,即便如此,也会被中国孩子骂是“蒋匪”。

17岁,他在美国读书,得知父亲去世,同时发现,家里其实没有钱。而当年是曾爷爷、爷爷手下的后代们,开着保时捷、住着豪宅,一餐饭可以抵得上他吃三四百条热狗。所以他选择从学校肄业,两年的时间,和家里断绝联系,拼命赚钱。

“那个时候,感受到这种落差,首当其中的就是愤怒,所以就想,拼命地做点什么,再回到那个位置。”

作为蒋家的后代,他骨子里充满了征战的基因,后来,他做金融,又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无论做什么,拼命回到那个位置,都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说自己是生活在悬崖边的人,所以不能失败,因为没有失败的权利。

蒋友柏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过得不快乐,希望你们可以过一个快乐的人生。”

在访谈中,他反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到我这一代就结束了,一定要让它结束。”

看完这段片子,心里一直很沉。

在旁人眼里,他帅气逼人,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的生活,就是幸福本身。

但是,他说,自己没有见过幸福的状态。

负责采访他的陈晓楠说:“你要是知道了20岁前他的所有经历,你会明白,他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帅不帅这件事”。

你可能会觉得他过得很拧巴,明明已经时光境迁,明明早已落入凡间,却依然幻想着自己手里握有神灯,怎会不累?

可是,接受这件事,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何况是对于他。

就像他自己说的:“经历过最好的和最坏的,你让我怎么接受?”

【生命原本不公平,那又怎样?】

恰巧,这两天,有一个读者留言给我。

她说:“若杉姐姐,我是舞蹈队成员,加入的初衷本来是想提高自己,但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里面不乏校领导子女,都是不思进取来打发时间的,更何况我跟她们家境天差地别,在里面更是鸡立鹤群。更气愤的是,老师不来排练,千年一次还说我们占用她宝贵的时间,我还是牺牲我的学习时间呢!我找不到坚持的理由了。”

言语中,有无力更有不愤。

我回信给她,说:

“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不要去和那些校领导的孩子比,因为你和他们不一样,并且,这个不一样是暂时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一味纠结,只会让自己更难受。不如接受不可改变的,然后想办法。

第二,衡量一下如果退出,后果是可以接受的吗?比如,放弃喜欢的舞蹈,自己舍得吗?老师会不会有意见,等等。如果可以接受,就退出,如果你觉得后果是自己承担不起的,就咬牙忍下去。因为,这是你现在,唯一拥有的选择。”

写下这两个建议,花了很久。

一来作为咨询师,很少轻易给建议,二来,这两条建议怎么看都有些冰冷。

可是,还是决定把这些话写给她。因为,如果不接受现实,一味地比较: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为什么别人可以轻轻松松,我却要过得这么辛苦。

这些比较,除了增加愤怒,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倒不如咬牙,把现状接受下来,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怎么样可以过得更好。这样,反而更有效,生活也会更容易一点。

如果蒋友柏可以接受自己落入凡间的现实,如果我的这位小读者,可以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现实,都会更快的消除愤怒,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接受,意味着放过自己】

心理学上,常常会说到“自我接纳”四个字。

自我接纳,指的不光是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接纳自己所处的现状,也就是接纳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看到一个视频,叫《时间去哪儿了》,很是扎心。

视频中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78岁。

大概会有28.3年用在睡觉上,

10.5年用在工作上,

9.5年花在电视和社交媒体上,

6年的时间花在家务上,

4年花在吃吃喝喝上,

累计3.5年花在教育上

……

算到最后,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的9年而已。

这短短的9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如果一味地留给怨天尤人,与现实拧巴,岂不是更可惜?

《我的时代和我》中,陈晓楠问如今41岁的蒋友柏:“你什么时候可以过一个不累的人生呢?”

蒋友柏说:“希望50岁以后可以吧”!

我想,如果真的能够从内心放下“蒋氏”这个符号,蒋友柏原本可以更早、更快的做他自己,开始享受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对于蒋友柏来说,时代给他的,他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接”和“受”。

但是这其中依然可以有所不同,是淡然的接下,然后转身过自己的生活;还是被动的接下,带着愤恨,负重前行。

大多数的时候,选择欣然接受,其实并不容易。

但却是最好的、放过自己的方式。

愿你,能够在现状允许的范围内,做最好的自己。

你经历过的最难接受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你也有过一些煎熬、挣扎的经历

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聊聊天~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布菲

都江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