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朱悦老师90分钟的专场直播,我们已将核心精华提炼成文字,帮你省时间、抓重点,直接掌握“从痛苦到成长”的关键解法。
请相信每一段关系困惑的背后,都有未被看见的痛苦,但也藏着你成长的契机。关系的答案,最终藏在如何整合内在需求,既通过彼此满足深化亲密,又保持自我满足的能力,让关系重新有情感的流动。

Q
“两人很爱,可相处久了或结婚了,感觉对方好像完全变了。为什么那个曾经很爱的ta,不一样了?”
A
【我们以为爱上的是“那个人”,实际上满足的是自己当下最急需的某种需要】
在我们进入一段关系的时候,通常来说我们都会带着某种我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的一个急需的一种需求。比如,不管我是缺钱,我急于离开原生家庭找个落脚的地方,我缺情绪价值,我缺别人给我一个身份和一个肯定,或者是某种关心。当这个需求它特别的集中或缺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去找一个在当时、当下特别匹配我们这些需求的人,也就是我想要的东西他身上刚好有、我身上有什么东西,对方也是急需,因此彼此很容易在“这个需求契合方”达成一致,所以这段关系就会往前推进。
【急切需求满足后,新的需求浮现却无法持续满足,会以为ta变了】
因为这段关系里我们彼此都满足了自己最渴求的那个部分,当然ta是完美和对的人。当你急需的这个需求被满足后,你就不太能感觉到它了。比如你冷,现在暖和了,那冷的需求就消失了。以后你其他的需求会慢慢的浮现,那当初为了满足迫切需求所找的那个人,ta未必还能满足你后来浮现的这些需求。你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需求变了,觉得是对方变了。因为在你眼里停留在“未被满足的部分”,原来ta满足你需求那个部分已经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ta不能满足你当下需求的那些,也就是ta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的“缺点”。一般来说,有些人此时会分手,寻找另一个。
【我提供某些价值,你提供我需要的,关系成了“交易”】
为了满足我们动态变化的需求,不断的从一段关系切入到另一段关系。渐渐的你就不太相信会有爱情、有情感,而把在关系里的即刻满足理解为爱情和情感。此时的关系已经被物化,所以满足了需求就散。

Q
“当彼此无法满足时,关系陷入纠缠:为何一方指责、控制或自我成长却委屈?”
A
【指责/委屈的本质,是用新需求绑架对方的新能力】
我先满足你,然后我充满了期待,等着你成长出我需求的那个部分来满足我。比如有一方自我成长后回到关系里,看到另一方不配合,会有很多怨怼、委屈的表达,是在说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为你改变了,然后你怎么不能满足我了。很多关系的卡点都卡在一方要控制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后关系要不然变成一种权力之争,要不然变成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拉扯。而关系里的很多情感是在这个过程被消磨的,其实是你的需求变了,而不是两人原来互相喜欢的那些部分消失了。
【需求动态升级,必然要求关系升级,共同看见新需求,关系才能重新流动】
你的需求和需求本身在升级和发展,就好像你从一个急需的宝宝到后来长成了一个对在工作和社会层面上都增长了能力的一个成人。这就要求一段关系,一个层面要在需求不断的被整合、被发现和看见的地方推进,另一个层面上彼此就得学会接受就是有好多的遗憾、有好多的求而不得。关系是流动的,而不能进入一个想象,因为想象其实是不变的,想象永远是指向完美。如果你不接受需要自己去成长,换一个人其实你还是要遇到这个许久不能满足的状态。
【把关系当“需求交易”,因需求未同步升级而难持续】
分享一个现在网上特别火的例子,做医美的一个很有能力的女的,找了一个比自己小30岁的男生,女的说我给的嫁妆1000万。在直播里,这男生说“你们都觉得吃软饭,那我现在青春我怎么不怎么不能吃软饭呢?她现在给我1000万,我一辈子也挣不到1000万,而且让我进入了她的圈层,开阔我的视野,很好”。就是我明确的跟你说,你满足了我的需求,然后你也明确的知道你在满足我的需求,在满足需求之上我们达成共识,比如我很清楚我在乎你的钱,然后你也很清楚你在乎我的年轻。这种看似在需求互相满足达成共识的关系里,关系会继续的往下走吗?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关系是流动的。我们说的这个例子,是假设有点像把这段关系卡死在了当下的这种相互满足的状态里。但其实关系是会变的,一个人如果只是停留在我来看看就好了,我满足了对金钱的需求、我满足了来参观一下上层或者是开阔眼界的圈层,看看我就回到我原本的那个位置呆着不动,实际上你看过之后你就会有所改变。你有所改变,而你不想要实践、你不想要经由你开阔的这些的眼界而去发展自己,那么当你看完之后的这些需求一出现,你就会发现你深陷一个没有自由的状态。那个时候,你会想这个时候对方买你的1000万,其实买的是你发展的这种可能性和自由度。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已经不匹配的状态里,这段关系其实挺困难。
【停留在“捷径满足”的想象,关系终会因自由代价而破裂】
这段关系的男方其实想象你直接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你现在起点是你有了1000万,而且还有了眼界,然后你开始发展,其实这只是一个想象层面上你可以抵达的地方。因为从根上你是个怎样的人,还在你得到1000万和对直接获得别人的经验和开阔眼光的地方,这个本质的你不会改变。
这个悖论是你可能是一个想要不劳而获的人,现在突然变成了一个想奋斗想发展,那你从最开始时你就不会走不牢为了。其实从你走到1000万,然后有更广阔的眼界时,你已经走了捷径。那就意味着你最后为你的这个捷径要付出你的成本,比如说没有自由。而本质上你在想偷懒的地方,不太可能因为你获得了然后变勤快,那最后只能分开。
除非像在我的团体里讲到的,你成为像我们大家族里有某种专职的附庸,比如管家。家族的专职附庸是非主体性的,在过去结构里我们是有位置的牵绊,比如是情感、是归属感,是由这个位置所获得的独特的价值感,而这个部分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比较难获得。所有因为跟钱、跟个人奋斗和实现所挂钩的那些反应,它都集中在你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经营你的生活,你为你自己负责。这些往往是标记一个人是不是存在、是不是有价值的一些直接的反应。
那你如何在根本得不到这些反应的地方来确认你自己呢,这其实是很困难的。虽然你拥有了1000万、拥有了眼界,但实际你的内在是空的。因为你想象你可以在这个地方超越别人,直接走捷径得到一个发展,其实这些是压住你,让你没法动的一个原因。
| 推荐咨询师 | ||
![]() 朱悦 |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