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真的是育儿大忌吗?或许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近些年,经常看到围绕“温柔育儿法”的文章有理有据地建议父母如何避免以及为什么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相信每当父母看到这样的文章时,多少都会为此自责、内疚和羞愧。
然而,很多时候育儿过程中的典型吼叫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有害。
关于养育子女的文章中并没有以一致的方式定义大吼这种行为。同样的话,父母对孩子说了多遍,但他们仍然没有回答,这时父母提高嗓门。所以,大喊大叫等同于提高嗓门吗?
尖叫与大吼有本质区别。通常前者被认为是更加疯狂和失控的行为,是一种提醒人们注意危险的方式。例如,父母大吼孩子倒垃圾,与担心孩子跑到街上时安全的合理担忧是不同性质的
所以,吼叫的方式有很多,而很多育儿指导往往忽略了关键的细微差别。

01父母为什么要吼叫?

大多数时候,大喊大叫并不是一种育儿策略,而是父母的一种情绪反应,比如沮丧、不耐烦、不堪重负。

因此,与其因为父母大喊大叫而指责他们,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例如,父母平时工作生活的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几乎感受不到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应该承担父母的压力。
然而,当父母在艰难时刻释放一些情绪时,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备受内疚。但当负罪感提醒我们,我们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时,片刻的内疚感可以促使我们与孩子修复关系,这是促使关系发生魔力的动力。

02什么情况下父母可以吼叫?

·吼叫的内容比音量更有影响力。切勿侮辱、辱骂、贬低或威胁孩子的安全,这类无论音量大小都属于言语虐待,是绝对有害的。
·频率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孩子觉得家里总是大喊大叫,那这个家就不安全,也不和谐,那就需要解决。
·观察你的孩子。当家长大喊大叫时,孩子是什么表情?如果孩子看起来很害怕,这就是立即停止的信号。
因为当孩子的恐惧被激活时,就会启动 "战斗或逃跑 "神经系统,家长不希望孩子在我们身边时是这样的感觉吧。
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恐惧反应是在反复的恐惧经历中积累的,而不是偶尔 "快把鞋穿上!"这类的吼叫。许多亲子关系的基础是温暖、亲密和爱,这远远超过这里或那里的大喊大叫。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去吼孩子 "的通行证。
每个人都会因为少了吼叫而感觉更好,所以鼓励也支持家长使用一些策略,帮助自己在激烈的时刻冷静下来,避免爆发出令我们后悔的情绪。
本文反对的是一概而论的说法,即任何大喊大叫的父母都会伤害到孩子,因此必须以永不吼叫为目标。
这种一刀切的建议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可能会抹去情绪对孩子和家长的建设性功能。

03发生冲突时,

不伤亲子感情的做法

让我们花点时间想象下乌托邦式 "永不吼叫 "的结果。
喊叫、大喊大叫本身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虽然,它不应该是唯一的情绪表达方式,但有时大喊大叫的行为确实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比如说挫败感,从而让我们再次前进。
表达而不是压抑我们的情绪,是成为健康父母的重要因素。当父母大喊大叫时,遵循上文的(02)建议就不需要感到过度羞愧。事实上,羞愧会让父母更容易压抑,有可能在爆发时表现出更多失控的吼叫。
亲子冲突,即使是吼叫,也会对亲子关系有重要的益处。
冲突的形式有多种,但当冲突涉及到对孩子大喊大叫时,或孩子可能对父母大喊大叫时,父母可以将其作为一次教育和建立亲子关系的机会。

这包括父母主动承担我们的反应,将我们的行为与情绪联系,并在亲子关系中重新建立温暖的联系。
例如,在哄孩子睡觉时,父母承担责任并向孩子道歉"抱歉我们发生了争吵,我当时感觉...... "。然后等待孩子的回应。最后表达对孩子的感受理解,并用一个大大地拥抱这种方式重新建立温暖的联系。
当我们这样做时,孩子就会体验并且知道,在亲密的、爱的关系中发生冲突是正常的、且是健康关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关系注定失败或分别的预兆。这为孩子成年后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有人大喊大叫时他们也能自如地应对冲突。
爱、安全和亲密联结的总体家庭环境应该被视为育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背景。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的功能和职责是足够爱孩子,协助孩子成为ta想成为的样子。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北京EAP咨询



推荐咨询师

布菲

朱悦

洪颖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