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者不能“乐观一点”?

抑郁,不只是心理学界的重点话题,也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现象之一,我们偶尔会听到认识的人抱怨自己“抑郁了”,尽管他们不一定真的符合抑郁症的诊断,但他们想表达的感受却是真实的:低落、悲观、感到无助或无望。

有时候,这个“抑郁了”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便会经常听到别人劝解自己:“想开一点嘛”“你要乐观一些”,对此,抑郁者会感到愤怒,觉得这些劝解者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你以为我不想吗?”

是啊,为什么抑郁者不能“想开一点”呢?这是因为,那个负责“想开”的器官已经生病了——大脑“支楞不起来”了,而非意志力不足。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这种特征被表述为“丧失兴趣或愉悦感”“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内疚感”。

就像一个感冒的人,鼻子堵塞、味觉失灵,并不是ta不想吃点可口的美味,而是ta失去了感受美味的能力——所有的食物都变得寡淡无味,即便是那些自己曾经最喜欢吃的东西。有抑郁者描述这种感觉为“就像被浓重的、灰蒙蒙的雾包裹着”。

郁者是如何“想不开”的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比如你理完发第二天出门,朋友或同事遇到你,跟你笑嘻嘻的打招呼:“哟!换造型了?”对于ta的发问,你会作何感想?是觉得自己的新发型很好看,要表扬一下Tony老师,还是觉得“新头丑三天”,被人看到了很尴尬?
这是一个模糊的情景,仅凭这些信息你无法准确的得知朋友/同事对你的看法,但抑郁者在解释这种模糊情景的时候,会倾向于做出负面的、消极的推断:“我真是丑爆了”“我简直糟透了”“ta一定是不喜欢我”…
这些片面、僵化、悲观的思维和归因方式被称作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它是抑郁者,特别是合并有创伤议题的人常会有的认知特征,在DSM-5种被表述为“认知与心境持续的负性改变”。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那将是值得警惕的现象,那意味着你可能处于疲惫、压力的状态中。抑郁者常见的认知扭曲包括:
  • 妄下定论:比如别人没及时回我电话,那一定是ta瞧不起我;

  • 灾难化思维:总是高估坏事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夸大负面事件的影响;

  • 不合理的期望:比如我绝不应该犯错,否则我就不是个合格的人;

  • 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比如父母离婚了,一定是因为我做的不好/不够听话;

  • 给自己贴标签:比如我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那说明我就是个没能力的人;

  • 非黑即白:以“全好”或“全坏”的视角看待人和事。

认知扭曲不只是单纯的对事情的反应,它还与抑郁者的自我相连——他们会有一个关于自我的负面立场,认为自己很差劲、没有价值,因而更容易注意到事情的消极的部分。
当所做的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这些预期往往标准很高),他们不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失败的事,而是认为自己就是个失败的人。
观,真的有用吗
在心理学中,乐观与悲观并无好坏对错,“悲观”是一个中性词汇,注意到事情潜在的负面后果并不总是意味着功能失调或者适应不良。
比如有一种人叫做“防御性悲观者”,他们总是想到所有最坏的后果,然后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把所有能想到的口子都堵上,这在管理风险、应对突发状况的时候是有益的。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曾有一位主教练就是防御性悲观者,他总觉得自己要输掉比赛了,比赛前总是焦躁不安的思考各种战术变化,而这种“悲观”的能力是与现实相适应的,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优势,实际上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主教练。
放在抑郁的话题上也是如此,对事情做出负面的解释并不等于“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是“只有这一种解释”——抑郁者的功能失调不在于悲观,而在于缺乏灵活性,并且在面对与自己信念不一致的证据,比如别人指出ta在某方面其实非常优秀时,他们也拒绝改变对自己的偏见。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能明白,为什么劝人乐观是没用的,“多往好处想”并不解决抑郁的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是“多往其他方面想”,打破认知扭曲的关键在于:注意到事情有很多种可能性,也许真相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
这其实也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思路,认知行为疗法不仅挑战、驳斥那些扭曲的观念,还会促进认知上的灵活性,使人在适应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时候更加灵活变通,因而带来长久的改善。
当我们感到自己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或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时,也可以秉持同样的思路:
同时注意到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并有意识的去检验它们。特别是要注意到与自己负面观念不一致的信息,比如你一直觉得自己相貌平平,但有不少人都告诉过你,你长得很好看,会不会他们说的是真的,而不是只是奉承你?
正面与负面的信息常常是不矛盾的,比如你某次考试成绩可能并不理想,你在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优势的部分,这些部分没能在此次考试中反映在分数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丧失了这些优势,做了一件失败的事也并不等于你是个失败的人。
当这些正面与负面的特质灵活的融合在一起时,才是一个更准确、真实的你。最后再回顾一下结论:打破抑郁状态的关键不在于乐观,而在于注意到事情有很多种可能性。
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而言,他们会做同样的事情:找出那些不为来访者所知的潜在信念,与来访者一起挑战旧的思维习惯,并通过持续的练习而发展出新的能力。只是他们的工作更加精准,也更加高效。

文章标题:为什么抑郁者不能“乐观一点”?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如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些困惑,可以联系我们聊聊~



推荐咨询师

史玉磊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