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东西,真的是你“想”买的吗 | 商家是如何给我们灌输想法的

双11临近,各种“爹味”广告开始变得密集起来:

  • 做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所以你得买我的东西)
  • 还在用XXX?不如用XXX!(所以你得买我家的XXX)
  • 爱自己,就要给自己这些(你爱不爱自己我不管,但你得买这些)
  • 最懂得生活的人,都在用XX(所以你得买XX,然后你就懂得生活了)
 
啊呀呀好烦,我血压已经上来了。
 
 

在好几年前,我也常常刷广告刷的停不下来,看到巨大的优惠力度,总觉得不薅一把羊毛就亏了,实际上买回来也用不了几次,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需要的,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断舍离”一次,把不需要的东西统统扔掉/捐掉/挂闲鱼二手。

但到了促销季,特别是自己心情烦躁、想排遣下情绪的时候,又忍不住重新买买买。商家到底是如何给我们灌输想法的?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个心理学概念:自我渗透(self-infiltration)。

么是自我渗透
 
在精神分析看来,自我渗透与一种叫做「内摄」(introjection)的防御机制有关。
 
我们可能比较熟悉「投射」(projection)这个防御机制:把自己内心的“脏水”泼到别人身上,然后指着那个人说“哟!你看那人脏的…”即我们把自己内心不愿接受的那部分自我、那些令人感到羞耻不安的情绪扔给外界,并倾向于在他人身上看到这些特质。
 
而「内摄」是一个与「投射」完全相反的过程,在「内摄」的防御机制中,我们会“吸收”外界的观点、信念或者欲望,并将其视作自我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可能从父母或者社会那里接收过的一些规矩:“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就要在30岁之前结婚”。
 
当我们遭受了社会压力的时候,或者我们的自我意识受到了损伤时,我们会想从外界寻找一些规条来让自己好受一些、弥补那部分缺失的自我,「自我渗透」就在这时发生了——我们压抑了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与需求,用外界灌输给我们的信念、规则来劫持自己的头脑。
 
 
这也许会令我们感到安全,觉得不会被社会和重要的他人厌恶、抛弃,但绝不会使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无意中背叛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自我渗透与讨好他人不同,讨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换句话说,我们是知晓自己在刻意的隐瞒、压抑自己的需求,以获得他人的关注或接纳。
 
但自我渗透不同,自我渗透往往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我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把他人的目标当成了自己的目标,以灌输者的视角和口吻自居,我们固然会感到不快,但并不知道这与自己被灌输了信念有关。
 
在现代循证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视角看来,自我渗透的确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它与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有关,特别是与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觉察能力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的自我调节功能受限时,比如遭遇了比较强烈的焦虑情绪,我们的大脑会忙于应对这些情绪,这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并使意识变得狭窄(Jais al., 2021)。这种处境就如同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心中的那些负面的念头,就像噪音,它淹没了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就是商家为什么喜欢贩卖焦虑,他们喜欢用微妙的话语传达一种负面的感受——担忧、焦虑甚至是愤怒,让你的脑袋因这些感受而变得“拥堵”,从而无暇注意到其他的可能性,忽视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去购买那些能缓解负面感受的商品,由此,一个人的购物目标变被商家所替换了。
 
 
我渗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自我渗透的波及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在购物的时候,另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或者上大学时所填报的志愿。
 
比如有些人会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大学志愿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而选择的,尽管ta可能很努力,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总是提不起劲头来,常常感到挫败、焦躁,同时又对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不该换工作/换专业。
 
同样的道理——我们无意中吸收了他人的愿景,并将其当作自己的目标去追寻,远离了自己的内心。自我渗透常常发生在我们对自己感到不确信的时候,自我本身在犹豫、在摇摆,如果再加上事情重大且紧急,给我们带来了决策上的顾虑,那么我们就更容易被他人所说服、被外界所影响。
 
自我渗透会损害一个人的内部动机,虽然看起来在努力的奔跑,但所追寻的并非自己所愿,进一步的,这会让我们感到枯燥、没有意义,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且无法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并享受自己的进步,从而损害自己事业/学业上的成就,以及破坏我们的幸福感。
 
有些人会陷入一种“不舒服但动弹不得”的状态,有些人则想要停下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走的路。没错,正如心理学家所强调的,破除自我渗透的关键在于情绪上的自我觉察,触碰到自己真实的欲望。
 
 
何破解自我渗透
 
保持开放性的思考
首先,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优秀和更精致的自己,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从个人的角度讲,因为对生活有追求而买某某物品、让自己更“讲究”,这也完全说的通,但是,倒过来说是不成立的:并不是买了某某物品,就能和精致的生活划等号,就像我即便跟马云用了同样的包,我的家产也并没有增加。
 
你需要警惕的是买某某物品究竟是他人的想法,还是你自己的想法。有追求的生活也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罢,这些都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定义的,你才是那个决定“好”的标准的人,以及决定自己的钱该怎么花的人。保持开放性的思考就意味着去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 别人告诉我“只有…才…”真的是这样吗?

  •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达成我的目标?

  • 是不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很多种选择?

 
夯实自我意识
稳固的自我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你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我们可以从“自我确认”开始,尝试那些你长久以来就想做的事情,可以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小小的收获,都给自己一个正面的反馈,就像健身之后在镜子前自拍一样,那是一个很重要的即时反馈。
 
清晰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如何要到、需要什么样的代价,外界就无法撼动你,因为你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如果暂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可以倒着来——先明确自己不想要什么,一点点的排除。
 
觉察情绪
觉察情绪的第一步,是要能给情绪命名:此时此刻,我的感受如何,这里的命名不是一个笼统的“感觉开心”“感觉难受”,而是有足够分辨率的、具体的指代词汇,比如“我感到一种被他人看穿了的羞耻”“我觉得有一种自主选择的自由和成就感”。
 
 
然后,我们还需要问问自己:
 
  • 这样的情绪,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那时发生了什么?

  • 我是如此的对待自己,之前还有人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对待我吗?为什么我“应该”被这样对待?

  • 如果我不能做到XXX,会发生什么,真的会这样吗?

 
人的自我就像一间客厅,情绪就像坐在客厅里的宾客,有些宾客温暖友善,有些宾客夸夸其谈,有些宾客则一看就不好相处……宾客会到来,待一段时间,然后离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评判他们的好坏,而是那些他们告诉我们的事情,以及他们离开前带来的东西。
 
另外,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情绪觉察能力的方法,兴许在双11正式开始前,安静的做一会冥想,我们就可以“不买立减100%”了。
 

文章标题:你买的东西,真的是你“想”买的吗 | 商家是如何给我们灌输想法的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如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些困惑,可以联系我们聊聊~



推荐咨询师

布菲

晓晖

朱悦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