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创伤是什么意思?哪些人容易遭受替代性创伤,如何应对替代性创伤?

每次上网都上得人脑壳疼,一堆堆的性侵丑闻还没消停,郑州突如其来的暴雨又牵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看见求助的信息想要拼命转发,看见郑州人民陷入困难会心痛得不行,看见地铁被救的姑娘自述不由得也感动得落泪……可恨自己离得太远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拼命刷新微博朋友圈,但时间线上每一次刷出的新消息也不会让焦躁减弱,慢慢的,头晕脑胀,无心做事……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就要警惕陷入替代性创伤了。

01

什么是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原本是用于描述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求助者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创伤性体验(Mccann & Pearlman , 1990)。
旁观者并不是直接经历了那些创伤性经历,比如霸凌、暴力侵犯或者自然灾害,而是通过新闻报道或者讨论该事件,间接的了解、目击了这些事件,从而产生了像当事人一样的痛苦体验。
替代性创伤会令人产生情绪上的症状:压抑、沮丧、情绪敏感、焦躁易怒等,有时还会因为敏感暴躁而造成人际关系问题,产生人际上的疏离感,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被身边的人形容为“愤青”、“一点就着”。它还会发展成焦虑症或者抑郁症,变得过度思虑或者长期的无助、低落和麻木。
它有时还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偏头痛、肠胃不适或者睡眠问题。

02

哪些人容易遭受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最常见于从事助人、照护工作的人,比如心理咨询师、社工、消防员、医疗和护理人员等。
除了这些经常与灾难、痛苦打交道的人,替代性创伤还多发于受害者的家人、亲密的朋友等,他们出于对受害者的理解、共情,有时会代入到对方的角色中去,感受到受害者本人的体验,因而产生了创伤反应和身心困扰。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特别是新闻报道倾向于通过渲染负面情绪来增加关注,使得许多人在浏览这些新闻时,同样有可能产生替代性创伤。

03

如何应对替代性创伤

容易共情他人并且对那些创伤经历感同身受的人,其实都是善良而柔软的人,想要把自己的善意和关怀送给别人,只是有时候这些负面的事件和感受,超过了我们的承载能力,以致于使自己受损。但想要关怀他人的前提,是能照顾好自己,就像一杯水,只有装满了自己,才能向外溢出。
当怀疑自己产生了替代性创伤时,我们可以这样照顾自己:
【防止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理论认为,当人们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过量的“信息轰炸”时,会消耗主观的心理资源,导致人产生厌恶的感受和人际上的冷漠,就像吃撑了一样。因此,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特殊训练或拥有专业支持时,不要让自己暴露于大量的负面、残酷信息中,放下手机去睡一觉,减少这些信息的摄入。
【注意身边的环境】
除了主动的减少负面信息摄入外,有时身边也不乏对一些热点新闻的讨论,这些讨论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即便是家人或者朋友,他们有时也不会以你的视角去思考或者感受,可能会引起焦虑或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如果线上社群或身边的朋友出现了令你不适的讨论,也应当注意避开。
【摄入不同的信息】
对于某些敏感而尖锐的话题,人们的看法常常是有原因的,因而只能代表对这些话题的某一种观点,如果没有机会解释自己看法的来源,常常会使得讨论中产生误解。因此,了解不同人的观点、不同的信息,可以增进我们对不同立场的理解和耐受性,降低对讨论尖锐话题的不适感。
【做一些你感兴趣的小事】
习得性无助,常常与焦虑、抑郁等心境高度相关,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反复尝试、反复失败后产生了一种“怎么做都没用”的无助感。因此当我们适当的隔离外界信息、暂时的把自己封闭在安全舒适的小环境中时,可以去做一些自己能掌控的、感兴趣的小事:比如照顾一盆植物,或者练习冥想。这些事情会带来一点点的“我是可以的”、“我是有能力的”感觉,日积月累,便可以有效改善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已经产生了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克服的低落心境,并且明显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干预,要远比个人努力高效。

(本文全部图片源于网络)

​文章标题:替代性创伤是什么意思?哪些人容易遭受替代性创伤,如何应对替代性创伤?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恋爱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朱悦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